近些年,尤其是去年開始國家對沖施肥等這些新型肥料的重視,全國各地農資生產廠家幾乎都在新型肥料方面有所涉及,這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農作物在不同生長時期對肥料的需求量不盡相同,緩控釋肥的獨特優勢在于,可以根據作物的養分吸收規律基本同步釋放養分,使肥料利用率提高50%以上,而且可減少施肥的數量和次數。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新型肥料企業已超過2000家,占肥料生產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尤其最近兩年,跨界進入化肥行業的企業很多,他們多是瞄準了新型肥料的市場前景。但總體看,新型肥料施用比例仍較小,且應用主要集中在收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上,難以走進大田。企業發現在短時間內讓普通種植戶接受價位相對較高的新型肥料比較難。近年來,隨著旱作農業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發展,沖施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需求激增。而規模農業也為新型肥料展現了新的機遇。
科學用肥,還是要立足于減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新型肥料的核心是讓肥料的釋放與作物的需求相匹配、相契合,現在的沖施肥、緩釋肥、緩控釋肥的研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在農業生產中減少肥料的投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不但減少了資源的浪費,也降低了環境的污染負擔,同時降低了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了產出,還會提高農產品質量。從國家層面來說,這種新型肥料是利益非常大的項目,應該有對這個產業進行長期支持的政策,以此來支持肥料的創新,鼓勵農民使用。
但是,當前國內新型肥料普及上出現了新問題需要注意。有些農資經營者出于自己經營困難的考慮,打著新型肥料的旗號,所經營的肥料并沒有明顯的效果,卻賣著很高的價格。這是新型肥料的禍患,會毀掉新型肥料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對新型肥料也要正確宣傳。新型肥料,無論對生產者、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是應該大力投入并努力推進的事業。農資經營者要理性運作。有些經營者在某些化肥產品中添加一些微量成分,就利用老百姓科學知識不足的弱點進行炒作。實質上,這些產品不具備新型肥料的特點——能減少投入、能提高使用效果、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必須遏制任何企業的這種炒作行為。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選購沖施肥等新型肥料的同時也要經過各方面查詢辨別,千萬不能只聽信廠家和經銷商的吹噓。 |